“十五”期间校园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回顾

作者: 时间:2012-10-25 点击数:

      “十五”期间,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各部门共同参与,以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不断提高我校教育信息化水平,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技术保障,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技术服务。在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1. 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2000年以前,学校在校园网方面的投入累计约340万元。2001年至今,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共计7383万元(不含北校区图书馆),其中,数字化校园软硬件设备5077万元、北校区综合布线工程1044万元、南校区综合布线工程1262万元。经过“十五”期间的大力建设,南北校区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已基本构建完毕,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网络运行环境,保证了南北校区各类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数字广外”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
      标准化的综合布线系统为各弱电系统提供了统一、灵活、可扩展的基础支撑平台。在满足数据、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应用的服务和传输能力的基础上,我校的综合布线系统针对“数字广外”规划目标的长远性,以“适合当今流行的网络技术(如交换以太网技术及1000BASE-T)、适应20年以上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乃至能适用于今后更先进的如万兆位千兆网络系统应用”为蓝本进行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计算机网络、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电信服务、智能建筑、智能交通及监控管理等弱电系统”的具备可扩展性的统一基础支撑平台,有效地防止了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方便了多校区的使用和管理。
      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九五”末期,学校的网络建设刚进入起步阶段,只有一个DDN 512K的网络出口,网络设备仅有一台核心交换机阿尔卡特5020和几台简单的服务器,只有北校区的教学区可以上网。至今,学校的网络出口增加到3个,包括2个千兆教育网出口和1个三百兆公网出口;建设了南北校区各有4台主交换机的万兆核心,校区之间通过2条单模光纤互链,构成了千兆单模光纤到楼,百兆到户的宽带以太网;校内铺设光纤总长度约12公里,按芯计算达372公里,配备了世界一流的全思科网络设备;南北校区共有网络信息点43603个、语音点7604个,每个学生在其宿舍内均有一个信息接入点,实现了“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网络信息点100%覆盖”的目标。
      网络应用稳步发展,基本消除了校园信息孤岛现象,校园信息可同步传递到世界各地。“十五”期间,在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网络应用服务建设。除提供常规的WWW、E-mail、FTP、BBS等基本网络服务外,还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开发的原则,投入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实验室管理系统、网络电视系统(40个频道)、视频/音频点播系统、网络高考录取、网络高考改卷系统等一批网络服务系统;在两万五名用户的网络教学管理系统平台上,以教学资源库为核心,将实验室、多媒体课室、精品课程、自主学习网站、数字电视系统、远程教学、调频广播等教学资源集成为数字教学体系;中英文校园主页、广外新闻网、校内单位网站、社团网站、红色网站等已成为我校内部交流及社会沟通的重要窗口;内网VPN将多校区财务工作连成一体,外网VPN则初步实现了我校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与延伸。
      2.结合广外办学特色,数字化实验教学环境已呈规模
      2000年以前,学校实验室建筑面积不足9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约3500万元。2001年至今,实验室建筑面积达52000平方米,投入6493万元的资金用于实验教学条件改造与建设,其中,实验室建设3478万元、多媒体课室1765万元、数字电视系统805万元、学术报告厅445万元。新增了一批具有广外大特色的实验室、教学资源,多媒体课室,数字电视系统、学术报告厅,基本满足了基础教学需求。建设了一批由电算会计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宽带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组成的广东省省级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语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化同传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宽带多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广东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已建语言教学资源中心2间;公共基础实验室54间共3554个机位(见表1),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专业实验室17间共838个机(座)位(见表2),已初具规模。
      表1 公共基础实验室建设规模

 序号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数量  机位数 
 1  模拟语言实验室  10  360
 2  数字语言实验室  24  1144
 3  网络视听实验室  9  860
 4  电脑基础实验室  11  1190
 合计    54  3554
      表2 专业实验室建设规模
序号  实验室名称   实验室数量 机位数 
 1  同声传译实验室  3  150
 2  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  1  64
 3  物流实验室  1  30
 4  电算会计实验室  2  128
 5  电子商务实验室  2  128
 6  新闻实验室  2  128
 7  灯光实验室  1  30
 8  广告实验室  1  30
 9  微格实验室  1  30
 10  模拟法庭  1  80
 11  教师电脑备课室  1  28
 12  教师多媒体制作室  1  12
 合计    17  838

      “十五”之前,我校仅在电教楼有3间多媒体课室,目前,我校共有332间多媒体课室(不含实验室),占课室总量(551间)的60%,最多可容纳35703人。其中,北校区共有140间多媒体课室,占北校区课室总量(260间)的54%,最多可容纳10952人;南校区共有192间多媒体课室,占南校区课室总量(291间)的66%,最多可容纳24751人。较“十五”前多媒体课室增加了329间。
      “十五”期间建设了2个学术报告厅共计1024座位、2套数字电视系统、2个精品课程拍摄专用基地、1间演播室、1间音频编辑室、2间录音室、2间视频编辑/制作室、1间广播录音室。收集外语音像教材素材资料30000小时以上。
      学校共有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课堂录像方面,教育技术中心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心协助教师成功申报了9个广东省高校现代教育技术“151工程”项目,这批项目已顺利通过省“151工程”专家组组织的中期验收。
      “十五”期间获中央财政部、广东省财政厅实验室专项建设资金2380万元,占实验教学条件总投资的36.7%,其中,2003-2005年获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专项资金1600万元,获广东省高等院校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高教类)780万元,获广东省财政厅申请贴息贷款4950万元。
      3.南校区七大弱电系统
      除在南北校区建设统一的综合布线系统外,学校还在南校区投资建有七大弱电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门禁子系统、防盗报警子系统、巡更子系统四个子系统,各子系统通过OPC接口集成到BMS,并与校园网相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现具1423个监控点、320个防盗报警点、304个门禁点、77个巡更点。视频监控子系统具备安全防范、考务监控、教学录像三大功能。我校共投资1438.16万元(含北校区监控点200个,投资175万元。)。
      楼宇自控系统是将建筑群内的冷冻站、冷冻水入口装置、通风空调、照明、给水与排水和电梯等设备构成一个综合系统,以便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现有监控点6623个。我校共投资524.42万元。
      公共广播系统通过计算机操作实现各类广播模式,主要用于播放校园通告、背景音乐及校园文化宣传等,同时还具有寻呼和火灾应急广播等功能,安有喇叭1192个。我校共投资141万元,。
      消防报警系统采用集中管理的设计理念。在中央控制室,值班人员可在计算机屏幕上时刻了解学校消防系统的运行情况,同时可以控制校区公共广播的使用,减少了监控系统的运行管理人员,提高生产效率。我校共投资187万元。
      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采集用户的水表、电表数据,并制作统计报表,现有15611个水电表。我校共投资305万元。
      智能照明系统是对公共场所的照明系统,进行集中按不同的场景模式控制,现场也可通过面板就地控制。系统设置了定时控制器,以实现统一管理,控制中心集中编程控制,充分体现了节能和高效管理的目的。共投资340万元,有7824个控制回路。
      一卡通系统已基本建立了一体化的一卡通平台,一卡通的应用已覆盖南校区主要消费场所及学校部分身份认证应用场所,后续诸多应用有待开发。
      4.分步骤进行教育信息化培训,提升教职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02年,我校对教职员工进行了大规模的信息化基础应用培训,基本消除了“信息技术文盲”。2006年起,启动第二轮以网络教学为主题的大规模培训工作,目前共计有385人参加初级培训班、45人参加提高班。
      5. 教育技术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十五”期间,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中心管理制度和规范,如教育技术中心保密制度、教育技术中心固定资产管理条例、教育技术中心首问责任制、教育技术中心人员考核制度、学校电子邮件管理办法、实验室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实验项目验收规范、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办法等,编印了教育技术中心租赁人员手册。相关管理措施的出台与执行,促进了整体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的提高,更好的为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服务。

 Copyright©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版权所有